其一,企业需求减少。两年多来,一些企业陆续裁员,今年上半年裁员的特斯拉可作为代表样本。互联网巨头企业,这几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,“裁员、降薪”和“暂无职位需求”成为企业人资管理中的关键词。企业增长乏力或一些岗位被“机器人”或“无人”系统所替代了。个别企业现有的业务都没办法持续运营下去,何况新增业务板块。如:某充电柜机企业,从去年就开始压缩市场投放,今年甚至砍掉一些市场。大家稍微留意街边店铺门口一侧的“便捷式充电宝”是不是少了很多?也就是这背后企业的运营在发生变化,人员不流动,充电宝的需求自然就急剧下降了,企业没钱赚,后台却需要固定运维成本。从严的防疫措施坚持了两年多,何时彻底放开没有明确时间表,不得不压缩后台这一块业务。这样一来,相关从业人员就得失业。更别说跳槽了,行业的大量萎缩,这个领域的人员将无槽可跳,不得不转型,甚至转行。转去的,也是与原来行业相关联的储能、电池等行业。问题是这些行业的人才原本就“一个萝卜一个坑”;再者,严格防疫导致相关从业人员不能自由流动,而储能的应用场景很大一部分是户外活动。综合作用的结果,就是各种变相裁员。
其二,实战能力差一道“工序”。这两年来的高校毕业生,大多数缺少社会实践和没有经过实习这一重要环节。疫情期间,在籍大学生们,绝大多数在家上网课,社会实践和实习基本上没有。千万别小瞧这道“工序”,它是高校和社会衔接的重要桥梁。若缺失,要在进入职场后补上,这个时间成本企业承担也无怨言,问题是一些年轻的学子不能在这个过程中调整好心态。在校的心态是锻炼提升自己,进入职场更多的是被“盘剥”的心态,这种心理冲突会让年轻人心态失衡,不能正确看待自己、职场和社会。他们没能训练出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。企业的HR被他们折磨得苦不堪言。有两家企业HR直言不讳地告诉笔者,宁可录用疫情期间失业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,他们更懂得珍惜,工资预期也做了下调,性价比更高。
其三,“骑马找马”的过渡之心普遍。大环境的变化,让这两年毕业的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,大多数怀有过渡之心,留在这家企业只是权宜之计,心里想着下一家。企业的HR和部门领导也不难发现他们的“小九九”,不愿意花金钱和精力成本去培养这些新入职的学生。有企业HR表示,前两年已经经历过,上半年校招的应届毕业生,年底大部分会逐渐流失,伤害多了心里长痂了。当双方都不再抱有希望时,反倒大家都平和了。你是躺平,佛系,还是摆烂,都已不再重要。当然,最大问题是“企业需求减少”,也就是前面说的第一条。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闭合圈,却不是良性的。
科技在线遵循行业规范,网站刊载的所有文稿、图片文件均为用户自行上传或转载,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之目的。其相应的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,如以上内容涉及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及时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