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
当前智能手机面临多重窃密风险,主要威胁途径及防范建议如下:
一、主要泄密风险
SIM卡漏洞攻击
攻击者可利用SIM卡软件漏洞发送特殊短信,远程获取用户位置、窃取短信甚至控制手机,无需物理接触即可影响全球超10亿部设备。
系统层零点击攻击
部分手机厂商通过系统后门植入间谍软件,利用即时通信服务漏洞实现“静默激活”,直接控制手机且无需用户交互。
恶意软件与预置程序
运营商预装网络诊断软件违规收集用户数据;
“五眼联盟”曾劫持应用商店下载链接,替换为含间谍软件的应用,导致数亿用户数据泄露。
网络强制降级攻击
攻击者通过伪造基站、劫持4G/5G信号迫使手机降级至未加密的2G网络,窃取敏感通信内容。
钓鱼与间谍软件隐患
不法分子通过诱导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植入木马,窃取隐私信息,甚至威胁国家安全。
二、防范建议
强化设备安全设置
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软件,避免来源不明的应用;
及时更新系统及应用程序,修复安全漏洞;
设置复杂解锁密码并定期更换。
警惕网络与通信风险
避免使用公共Wi-Fi处理敏感信息;
关闭非必要定位、蓝牙功能,减少暴露风险。
提高反间谍意识
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短信、链接或权限请求;
定期检查应用程序权限设置,停止非必要授权。
数据备份与监测
定期备份重要数据,防止丢失或被加密勒索;
关注手机异常发热、卡顿等迹象,及时排查恶意程序。
科技在线遵循行业规范,网站刊载的所有文稿、图片文件均为用户自行上传或转载,为传播更多的信息之目的。其相应的版权归原所有人所有,如以上内容涉及到您的合法权益,请用电子邮件通知我们及时处理。
